調查發現

在就活生眼中,怎樣的公司是「黑心企業」?

最近,「ブラック企業大賞」(黑心企業大賞)公佈本年的候選名單,著名的Panasonic、ヤマト運輸,甚至是NHK,皆榜上有名。即將投入社會工作的就活生對「黑心企業」有甚麼看法呢?人事顧問公司ディスコ在9至10月進行了一項調查,訪問了1362間企業及1225位學生,結果發現,兩者對於「黑心企業」的認識有不少差異。

 

首先,調查向各企業負責招聘的職員發問,他們認為就活生(即將畢業,正在求職的學生)怎樣看自己的公司。結果,約有3成受訪者說,有大量(2.9%)或一定數量(28.0%)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公司是「黑心企業」。當公司從業員人數越多,同意自己的公司被叫作「黑心企業」的比例就更高。

調查接著向就活生和企業職員詢問,一間公司符合哪些條件時,會被認為是「黑心企業」。結果,最多人認為是「不支付加班費」,雙方的回答率都很接近,分別為學生78.4%及企業78.5%。第二位的結果亦相同,是「有性騷擾和『職權騷擾』(パワハラ)」的情況發生(學生66.6%,企業70.0%)。

雙方在待遇方面的看法有很大的分別,不少學生認為,「薪金過低」(62.9%)、「加班工作量大」(56.8%)及「有難以使用有薪年假的風氣」(49.5%)均是「黑心企業」的特點。認同這些看法的企業職員,則只有34.2%、33.8%及26.5%。

職員離職率也是判斷「黑心企業」的重要指標。以「大學畢業生在3年內離職」為標準,有52.0%的企業職員認為,如果一間公司有超過5成員工離職,就是「黑心企業」。雖然有30.2%的學生同意這個看法,不過亦有32.1%的學生認為,只要有超過3成職員離職,已是「黑心企業」。

 

在加班時數方面,最多學生(27.2%)認為,只要每月達到「40至不足60小時」,已算是「黑心企業」,而職員方面,則有「40至不足60小時」及「100至不足120小時」兩種主流看法(各佔24.7%)。後者其實已經超過俗稱「過勞死線」的80小時。

對於調查結果,有企業職員認為,學生看了「黑心企業」的報導,結果只以待遇層面來判斷企業是否「黑心」。另一間企業的職員也說,企業固然有很多尚可改善的地方,不過學生也應該清楚考慮自己能接受哪程度的「灰色地帶」,而世上是不會有完全的「良心企業」。

出典︰キャリコネニュース

🌸🌸【與女友「潤滑」感情的好物推薦】🌸🌸
更多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