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文化談

國民對申領「個人編號卡」反應冷淡

日本政府在2015年10月推出「個人編號」(通稱「マイナンバー」)制度,至今已逾兩年。結果,直到今年8月,申領了的「個人編號卡」(「マイナンバーカード」),只有約1230萬張,佔全體對象不到10%。

 

個人編號制度並非強制參與,不過在2015年10月此制度開始時,政府已為所有持有住民票的國民製成編號,並以書面通知他們。個人編號適用於報稅、購買保險、開設銀行帳戶等多個方面,而國民使用個人編號時,可以選擇以通知書加上原有的身份證明文件(例如護照、駕駛執照等)來證明自己的身份,或向役所申領個人編號卡。此卡除了印有持有人的個人資料及照片,亦附有IC晶片,內藏的電子證書令國民可選擇以電子申請方式進行某些手續,省卻書面手續的麻煩。個人編號卡在2016年1月開始接受申領,而總務省在最初開出了到2017年3月底時申領枚數為1000萬張的目標。

 

然而,在最初的三個月,國民申領個人編號卡的時候,系統時有出錯。申請者到役所領取此卡時,需要提供3組密碼以備將來使用,而職員會將密碼同步登錄到IC晶卡及中央伺服器。結果,各市町村役所跟伺服器的連線多次中斷,令登記過程受阻。中斷發生的頻度,幾乎達到每天一次,情況甚不理想。雖然管理個人編號卡的機構J-LIS在4月底表示已解決此問題,總務省仍將申領目標大幅下調至260萬張,可見該省對系統欠缺信心。

另一方面,各市町村的職員都慨嘆,推行個人編號制度,除了增加工作量,亦難以說服市民申領個人編號卡。對於市民來說,突然推行個人編號制度,沒有變得方便,只有帶來麻煩,更令人擔心個人資料會被洩漏。實際上,政府設立了一站式的服務網站「マイナポータル」。只要知道個人編號及密碼,可以冒充他人來查閱個人資料、申請服務,甚至是報稅。

在個人編號卡推出後,政府停止發出原來的「住民基本台帳卡」(通稱「住基卡」)。在《住民基本台帳法》的規管下,國民需向居住的的役所作出登記,此登記系統已經電子化,而政府在2003年開始發行住基卡,此卡同樣有IC晶卡,可應用於政府各項電子化服務。對此,國民抱有疑問︰為何還需要新的個人編號卡?除非政府將更多的服務,例如駕駛執照、交通IC卡等,引入到個人編號卡;或者乾脆將申領列為義務,否則在短期來,難以看到大量的市民去申領個人編號卡。

 

出典︰現代ビジネス

🌸🌸【與女友「潤滑」感情的好物推薦】🌸🌸
更多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