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文化談

【是方言還是語言?】《西鄉殿》鹿兒島方言太深奧 網民:求字幕!

NHK大河劇《西鄉殿》以鹿兒島為舞台,劇中頻頻出現鹿兒島甚至奄美用語,讓其他地區的觀眾摸不著頭,高呼「求字幕!」,可見鹿兒島弁(鹿兒島方言)與日本標準語存在極大的差異,而這種極具個性的「鹿兒島弁」時至今日仍然活躍於鹿兒島縣民的日常生活中。究竟「鹿兒島弁」是怎樣的特別呢?

首先,劇名《西鄉殿》的日語發音(SEGODON)已經用上了鹿兒島方言的發音。

「西郷殿」

標準語發音:SAIGOUDONO --> 鹿兒島弁發音:SEGODON

(劇集剛播放時小編曾試過連續輸入了20次SEGODON,但總是打不出「西郷殿」而懊惱了一陣子)

鹿兒島人有將詞語短縮化的傾向。其他常見的例子還有:將「大根」(DAIKON)讀成DEKON、「灰」(HAI)讀成HE、「犬」(INU)讀成IN等。劇中登場甚多的幾島(南野陽子飾)所用的「~もす(MOSU)」亦是由標準語的「~申す(MOUSU)」短縮而成。

讓鹿兒島弁聽起來難解的另一個原因,是因為其高低音(アクセント)與標準語是正正相反。標準語高音的地方,鹿兒島弁則低音,反之亦然。加上,高低音會因為加上助詞而出現變化,這個特微也是在其他地區的方語中十分少見。

跟世界上很多被定義為地方語言的方言類似,鹿兒島弁在1960年代時隨「標準語教育」的實施而漸漸出現「標準語化」的情況,至1990年代更有報章報道有學校明文規定「在校內必須使用標準語」,引起激烈討論,家長斥責是「滅絕鹿兒島弁」之舉,然而卻有指這是為了「讓不同地區(如奄美大島等離島)的學生在課室中也能順利交流溝通」的措施。

至於為何鹿兒島弁如此獨特,原因眾說紛云。當中有指鹿兒島地理位處邊陲,與國家中心江戶(亦為現今標準語之源由)距離相遠,加上江戶時代薩摩藩(今鹿兒島)嚴密限制與藩外的聯絡交流,導致薩摩藩曾一度處於「兩重鎖國」的狀態,而鹿兒島弁亦在這種隔離的環境下獨自成長演化。也有人說鹿兒島弁的深奧是為了防止忍者的間諜活動,語言學學者則只是其他地區穿鑿附會的傳聞。

▲仍然在縣內隨處可見的「鹿兒島弁」

小編認識想學習廣東話的朋友們都有說過,最大困難在於「缺乏學習的素材」。即使打開電視機看著每晚熱播的劇集,演員口中對白與畫面字幕根本不一樣,「係」、「嘅」、「佢」等廣東話常用字只聞其聲不見其影,也許這些在努力學習廣東話的朋友們都想高呼:「跪求廣東話字幕!」吧。雖然廣東話和鹿兒島弁一樣,都每天活躍在語言使用者的生活中,可是從行政角度來說,則甚少能登大雅之堂,當權者亦甚少投放資源去發展其書寫系統或其他措施加以保存,甚至傾向將其同化為「官方」的標準語言。不過,語言的生命最大關鍵是實際生活的使用,有人用則生,沒人用則亡。面對地位日漸消沉的危機,廣東話和鹿兒島弁的使用者倘若堅持頻繁使用其在日常對話當中,相信消失也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
出典:withnews

 

🌸🌸【與女友「潤滑」感情的好物推薦】🌸🌸
更多資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