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哎喲,日本的醫療系統聽起來多完美啊,有保險撐腰,只出三成錢就搞定,誰不羨慕?但最近大阪一樁案子,讓人發現這套體面背後藏著小陷阱。
一位60多歲的A女士,拿日本國籍多年,卻因為媽媽的醫療賬單,氣得告上法庭!675萬日圓(約36萬港幣)的數字,簡直像天價發票,讓她直呼「這也太離譜」😱。
事情得從2019年說起,A女士的媽媽持90天探親簽證來大阪看女兒,誰知疫情一來,中日航班停擺,老太太滯留日本一年多。
政府發特別在留許可,每90天更新,合法但還是短期資格,沒法加國民健康保險。A女士後來在《讀賣新聞》訪談說,媽媽不是來蹭福利的,純粹疫情受害者,連保險都想交卻交不了。
2022年1月,老太太突然左半身麻痹,送進大阪吹田市的國立循環器病研究中心。診斷腦腫瘤加大腸癌,住院兩個月,出院時狀況穩,準備回國繼續治,沒想到2023年2月在中國離世,享年86歲。
A女士一家本以為這事就這麼過去,誰知醫院寄來賬單:675萬日圓!她先付了225萬(日本人無保險標準),但剩餘450萬讓她傻眼——醫院說,因為媽媽是「外國人」,每點收30日圓,是日本人3倍!
這「點」是啥?日本醫療點數制度,像菜單定價,每項服務有點數,抽血40點、CT 500點,正常每點10日圓。有保險出3成,無保險日本人付100%。
但對無保險外國人,有些醫院翻3倍,理由包括翻譯費、溝通麻煩、收款風險。厚生勞動省調查,全國14%機構這麼幹,每點20-30日圓。A女士委託律師告醫院,希望法院判她不用付差額,直言「醫療該人人平等,這3倍太歧視」。
醫院回應「不針對個案,定價參考周邊標準」,意思是大家都這麼玩。但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神馬徵峰批評,這會讓人因貴避醫,病情惡化還傳染。
旅日華人網上吐槽:「自費100%懂,但3倍像制度排外,冷冰冰的。」大阪地方法院受理這案,預計審理幾個月,A女士說「希望社會變成安心看病的地方」。
這事還牽動政策討論,日本正修法,讓短期滯留者更容易加保險。疫情時的特別許可,本來是救急,沒想到卡在保險門檻。
A女士一家已盡力付日本人份額,這3倍差別,感覺像多收了「外國稅」。網友在X上吵翻,有人挺A女士「公平點」,也有人說醫院有苦衷「行政成本高」。
案子還在打,誰輸誰贏未知,但這戳破了日本醫療的完美泡泡。或許該想想,怎麼讓外國人真正安心就醫。
Japhub小編有話說
這大阪醫療案,聽來多心酸!日本保險好是好,但外國人卡在邊緣,3倍費簡直是隱形壁壘。希望法庭判出公道,讓醫療回歸人性,誰生病都該有保障。
請加入【日本集合Facebook】、【日本集合2.0Facebook】及【IG: Japhub】隨時接收我們的最新資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