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0東京奧運舉行在即,大阪最近取得2025年萬博會主辦權。連續主辦兩次國際盛事,日本國內歡呼聲音固然甚多,尤其近年安倍經濟學下觀光業成日本經濟重要支柱,兩次的國際盛事必能為日本帶來巨大的觀光收益。
不過,與此同時,在東京宣佈獲得奧運主辦權、至招募義工、場地營運等準備階段,負面新聞亦接腫而來,當中經費膨脹的問題經常引人詬病。這讓人擔心2025年的萬博會會否出現同樣情況。
博覽會推進室表示,申請書中的預定經費包括會場等建設費1250億、實際營運費820億、人工島「夢州」地鐵建造費用730億、總計約2800億日圓。而且亦將有上調的可能性,不過當局會致力抑制經費潛在的膨脹問題。
另外,對人工島「夢州」的不安亦同時存在。「夢州」跟東京豐州同樣是軟弱地盤,在築地巿場遷至豐州時,為了這軟弱的土地便花了大量經費作「基盤整備費」。今次的「夢州」面積更是豐州10倍,加上增設地鐵站等工程,大概又要花過數以千億計日圓。招標時東京奧運經費為7340億,然會計監察院預計至2020年將膨脹至3兆億,為原先4倍。以此推斷,倘若大阪萬博也要經費翻幾倍的話,1兆日圓估計少不了。
有經濟學家批評,歐美等國如美國、法國等早已對舉辦萬博沒有興趣,或退出競選主辦國,或不以國家身份參加,唯日本仍然有種情意結,70年來一直追逐「大阪萬博」夢,是不切實際。面對經費大幅膨脹的前景,也許還沒有享受萬博經濟成果便已讓庫房及納稅人負荷不堪。
無論東京奧運還是大阪萬博,是將觀光立國更進一步推向高峰,或是勞民傷財好大喜功,還有待時間觀觀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