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地震發生後,通常也會接連出現頻繁的地震。在大眾一般認知中,這些大地震後的地震,一直以來被稱為「餘震」。不過,原來「餘震」(日語:「余震」)一詞,已經不知不覺從日本的氣象廳公佈和新聞報道中被棄用。
餘震消失的原因,跟2016年的熊本大地震有關。
2016年4月14日,熊本發生震度達7而震級達6.5的大地震,氣象廳當時呼籲大眾「必須注意接續的餘震活動」。大地震發生後的28小時,當地發生震度同樣為7而震級卻高達7.3的「餘震」。兩次地震對熊本都造成巨大的傷害。不過,第二次的地震震級比第一次的地震還要高。也就是說,「餘震」比「主震」更要巨大。
理論上,「餘震」應為比「主震」規模較小的地震。為了避免混淆和誤會的情況,日本氣象廳於是改為以「同規模的地震」取代「餘震」的說法。這個修訂的說法,在2018年大阪北部地震、北海道大地震等等都有被應用在地震後的氣象廳公文。
「餘震」一詞可以說是靜悄悄地消失在日本民眾的眼球當中。根據ウェザーニュース的調查,不少日本人都不知道原來氣象廳已經棄用了「餘震」這個說法。8500名受訪者當中,只有34%知道「餘震」已經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