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度文化談

認識大阪的那些「筋」

看大阪的地下鐵路線圖,會看到一些以「筋」命名的路線。點開地圖,不難發現,大阪的道路分為「通」和「筋」,連接東西的叫「通」,而連接南北的叫「筋」。這種像棋盤狀的道路分佈,初見於平城京(位於現時的奈良縣)及平安京(即現時的京都市中心地區)。不過,這兩個首都主要是仿傚中國的長安而建,而大阪發展出這樣的道路,時期上比它們都要晚得多。

在奈良時代,於現在的大阪曾建立過「難波宮」,這裡也是個繁盛的地方。它既鄰近海港,亦可自淀川前往京都,自然有不少旅客到訪。到了1496年,淨土真宗在這裡建立了石山御坊,即後來的石山本願寺。其後,本願寺被織田信長擊潰,寺院被燒毀。在豐臣秀吉掌權後,他在寺院遺跡上建造「大坂城」(「坂」被指有造反之意,之後改稱為「阪」),並以此為中心開發這地區,這便是現在的都市大阪的原型。

▲連接梅田和難波的御堂筋

大阪有「水都」之稱,其中有不少河道都是在豐臣時代開鑿的。豐臣秀吉召集了各地的商人於大阪營商,他們集中在「船場」地區交易,在這地區的東西兩端,分別開出了「東橫堀川」和「西橫堀川」兩條運河。後者已經被埋,而前者仍在,在大阪乘船觀光之際亦會駛經這條河道。

豐臣在大阪城南面開拓出一條主要道路,稱為「中央大通」,其後亦鋪造了「長堀通」、「千日前通」等從東至西的道路,這構成了大阪道路圖的原型。至於「筋」,其實是連接「通」的通道。據大坂城築城時的規劃,「通」的闊度為4.3間(1間相當於現在的1.81米),而「筋」則為3.3間,比較狹窄。所以,聚集人群的地方主要在「道」,而「筋」則是連接這些地方。在當時,這裡已建造了不少「筋」︰

四つ橋筋︰連接當時的西橫堀川及長堀川上的四座橋,分別為「上繫橋」、「下繫橋」、「炭屋橋」及「吉野屋橋」。
御堂筋︰連接西本願寺派的「北御堂」及東本願寺派的「南御堂」的道路。
心齋橋筋︰心齋橋是橫距長堀川的一道橋,連接船場和島之內。這一帶有不少娛樂場所,例如「芝居小屋」(劇場)和遊郭。
堺筋︰前往堺港的通道,堺港在歷史上一直是跟外地聯繫的重要地方,不少外來物品都從這裡引入。
天神橋筋︰前往大阪天滿宮的通道,天神橋町是繁榮的門前町(以廟社為中心的社區),直到現在,天神橋筋商店街是日本最長的商店街。


圖片出典︰Wikipedia

掌握了這些「筋」的位置,在大阪就不怕迷路了。

出典︰LIFULL HOME'S PRESS

🌸🌸【與女友「潤滑」感情的好物推薦】🌸🌸
更多資訊